八字绢 在《听琴图》里我们看懂宋代的服饰

小编 23 0

在《听琴图》里我们看懂宋代的服饰

《听琴图》作为北宋院画的经典之作,从画面中人物的服饰样式、面料、头饰样式、胡须形式等方面,我们可以一窥宋朝男子的装束特点,梳理其服饰文化和装扮特点,勾画出一个栩栩如生、别具风格的大宋朝。

《听琴图》创作于政和七年(1117),纵147.2厘米,横51.3厘米,绢本设色,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。

宋人尚简,体现在绘画作品中,画面构图极简,除了画面所呈现的故事主人公及所用“道具”以外,背景也是极简的松、竹。画中赵佶(宋徽宗)正中端坐抚琴;听者三人,左侧仰观者是王黼,身边一童子蓬头拱手而立;右侧俯首恭听者即是蔡京。

宋代在服饰上,虽然大体上沿袭了隋唐旧制,但仍以简朴为主,尤其是男子服饰,在面料使用上,宋人尤其注重选择轻薄透气的罗作为主要的服装面料,锦、花绫、纱、罗、绢、缂丝、棉都成为宋代服装经常选用的面料,而统治者的服装面料大部分以绫纱为主,并有平素纹、大提花、小提花等图案装饰,颜色上以驼黄、棕、褐为主色。

宋代男子服装有公服、常服、平民服、儒生服、朝服、祭服、戎服、丧服和时服、私服等,但仍以大袖圆领袍为主,头戴展脚幞头,腰系革带为主。对于士人(读书人)、平民、官员不仅有服饰规定,也有面料颜色的限制,不允许僭越。王黼和蔡京二人在画中着圆领袍衫,王黼衣着青色,蔡京衣着朱色,腰间束革带。

公服又名“从省服”,以曲领大袖,腰间束革带为主要形式,有宽袖广身和窄袖紧身两式,王黼为宽袖广身,蔡京则是窄袖紧身。公服用色区别等级,九品官以上用青色,七品官以上用绿色,五品官以上用朱色,三品官以上用紫色。元丰年间,四品以上用紫色,六品以上用绯色,九品以上用绿色。除此之外还有布衫和罗衫,内用的叫汗衫,有交领和颌领形式;此外,还有褙子、貉袖、蓑衣、腹围等,多用绸缎、纱、罗,有白、青、皂(黑)、杏黄、茶褐色等。

画中位居左侧的王黼身穿深色交领汗衫,右侧的蔡京则内搭米色交领汗衫。宋时道士还保持着古人上衣下裳和簪冠的形制。宋徽宗的道士服样式源于本土的服饰,法衣是道教法师举行仪式、戒期、斋坛时穿的衣着,褐、青和绯三色是法衣常用的服饰颜色,他的这套道服,上衣对襟衫交领素布衫,下裳深褐色环裙,外套大氅,四周镶有黑边。脚上的鞋履,配以黑色鞋面与服装相得益彰。

宋代男子官服均束革带,既是饰物,又是官服的组成部分。革带由鞓、銙、扣、铊尾四个部分组成。鞓,就是用皮革制成的腰带,前后各一条。腰前的一条,钻有圆孔,以备穿插扣针,两端以金银为饰,称铊尾;另一条上则并列缀饰或圆或方的饰片,名銙;銙的多少应视各人的职位高低而定。蔡京腰间所佩的革带为黑色,点缀有金银及玉石作为配饰,是区别官职的重要标志之一。一般是三品以上的王公大臣使用玉带,四品的官员佩戴金饰革带;五品、六品的官员使用黑银饰的革带;其余的小官小吏使用黑银饰或犀角饰的革带;文人使用铁脚饰物装饰的腰带。

画中的宋徽宗、王黼和蔡京三人因颜料晕染罩色的缘故显得肤质白皙、龙眉凤目、动作文雅,加上须胡、束发,一副清风道骨的仙气迎面而来。宋徽宗在画中头戴黄冠,身着法衣,作道士打扮,道士服饰特点之一即头上所戴的冠、巾。黄冠即为道冠通常用金属或木材制成,其色尚黄,故称黄冠,是标准的道士发型配饰,是在束发成髻的基础上加以装饰而成,王黼和蔡京将头发拢结在头的顶部,再盘结成髻,这就是束发,是古代成年男子最常用的发型,而画作中站立的童子,蓬头,造型极简。从他的发型可以判定,童子未成年,尚未用半髻,《仪礼·丧服》:“童子唯当室缌。”郑玄注:“童子,未冠之称。”

王黼和蔡京二人头戴纱罗幞头,幞头又名折上巾、软裹,是一种包裹头部的纱罗软巾,是官场上必备的冠戴,因幞头所用纱罗通常为青黑色,也称乌纱,俗称乌纱帽。宋代流行的有五种:直脚幞头、局脚幞头、交脚幞头、朝天幞头、顺风幞头。幞头从民间实用的包头布起步,它的流行,并无实际的符号意义,在它出现的近千年历史中,是隋唐时期男子的普遍服饰,到了宋代不仅添加了内衬木骨,外面还罩漆纱的帽子。

受儒学思想的影响,男子容貌尊崇自然。宋徽宗、王黼和蔡京三人眉形细长,略微上扬,呈现典型的龙眉样式,细长的眉眼符合中国古代的审美风格,胡须不仅能修饰脸型,稀疏有型、打理妥帖的样式还彰显个人的地位和独特魅力。

我们看到宋徽宗,王黼和蔡京三人的胡须由“髭”“粜”“髯”组成,呈下垂式。“髭”又叫“八字胡”“八字须”“两撇胡”,呈下垂式。中国古人有蓄须的习惯,讲究须眉堂堂,胡须是男子成年的一种标志,不同部位的胡须称谓也有所不同,譬如上唇的胡须叫作“髭”,下唇的胡须叫作“粜”,下巴的叫“襞”,颊旁的胡须叫作“髯”,蔡京颊两侧的为而“髯”。“胡”本来是指长在嘴边的毛,长在上唇的称为“髭”又叫“八字胡”“八字须”“两撇胡”,长在下巴则称为“山羊胡”,两鬓连至下巴的叫“落腮胡”,又叫“络腮胡”“连须胡子”,两颊上叫“髯”,蜷曲的叫“虬髯”。汉唐以前,胡须均为上翘状,元明之后胡子才渐渐向地面拖了下来,下托式胡须是受外来因素响。宋代官宦胡须崇尚稀疏、有型,加之宋徽宗耽溺道教,自称道君教主皇帝,从胡须样式到服饰都与道士无不一致。

最后,我们再看蔡京手中的青篦扇子。扇子在中国古代不仅是纳凉的工具,也是画家施展才艺的媒介,更是体现身份和品位的饰品,宋代文人对扇子的描写不胜枚举,扇子作为一种极具东方气质的物件,《梦粱录》中便记录了黄罗扇、曲绣团朱扇、青篦扇、细画绢扇、细色纸扇、异色影花扇等各种精巧的扇子。

青篦扇,宋代流行的扇式之一,其制作年代,大概始于五代的南方地区。相传五代(宋代)顾闳中的《韩熙载夜宴图》中,韩熙载本人所摇之扇正是青篦扇——扇面以细木杆为轴,木杆两侧以细密排布的竹篾丝为骨,再裱以绢或纸,因其所用材料且形如梳头所用的篦子而得名“青篦扇”。

在中国漫长的服饰文化历史中,宋朝绝对是特殊的承上启下的一代,是充满人文气息的朝代,有着独特的审美哲学,表达了汉人对清新雅致、雍容脱俗之美的追求,独特的服饰文化和装束特色影响了元明及后的服装样式风格。

古代的婚姻礼仪

古代我国在结婚,上有着怎样的习俗呢?正月历来都是结婚的好日子,那么最传统的中式婚礼有着怎样的仪礼和寓意呢?在不同朝代,婚礼习俗又有什么变化呢?

古代洞房

我们有这样的习俗,就是黄昏后迎娶新娘。中国古代迎娶新娘的时间都是在黄昏之后,所以结婚的“婚”也写作“昏”,还有规定说,要在太阳落下才可行礼,含有“阳往阴来”的意思。在我国古代的书中对“婚姻”有这样的解释:“ 昏时行礼,故谓之‘婚’; 妇人因夫而成,故曰‘姻'。”而且女人在黄昏结婚后,就要改变自己的姓氏。

然而迎娶的确切时间是在日落之后的“三商”,一商约是现在的十五分钟,所以“三商”后是娶妻的最佳时刻。在我国古代不论贫富,是很少有人在夏天结婚的,一般都选择秋后或者是初冬。那是由于那时的天气在逐渐地变凉,进入了农闲的时期,而且收获丰富,人们有了招待客人的食品,同时被邀请的人也会有了空闲的时间前来出席。

我国古代的结婚有“六礼”。周朝《礼记.昏义》规定了结婚的“六礼”,也就是纳采、问名、纳吉、纳征、请期、亲迎。后世的婚礼就会以此为基础,又融合了催妆、送妆、铺房、杂俗等一些礼仪。

其中,纳采指的就是,男方请媒妁前往女方家里提亲,得到应允以后,向女家纳“采择之礼”。按古代行规,媒人有两样必备工具,一是斧,《诗经》中有这样的描述“伐柯伐柯,匪斧不克。取妻如何?匪媒不得”,在这里就是为了强调媒人的重要性。二是秤,讲究的是门当户对。

问名指的就是媒人到女方家询问姓名、生辰八字,取回庚帖后,卜吉合八字。当时的民谣就总结了男女方的生肖禁忌:“子鼠见羊万年愁,不叫白马见青牛,虎见已蛇如刀割,兔子见龙不长久,酉鸡不与犬相见,亥猪不可见猿猴。”

奠雁就是贯穿整个结婚礼仪重要的一个环节,男方除纳征(下聘)外,其他仪式都要让使者执雁为礼送与女家才可进行。由于雁指的是候鸟,配偶固定,因此古人认为,雁南往北来顺乎阴阳,配偶固定合乎义礼,婚姻以雁为礼,象征的是阴阳和顺,也象征新娘的忠贞专一。

纳吉指的就是在男方问名、合八字之后,就把卜婚的吉兆通知给女方,并送礼表示要订婚的礼仪,这也就是在下正式的婚书。

纳征/纳币指的就是送聘礼。南宋《梦梁录●嫁娶》里有这样的记载:“上户金一两,银五两,彩缎六表里,杂用绢四十匹。中户金五钱,银四两,彩缎四表里,杂用绢三十匹。下户银三两,彩缎三表里,杂用绢一十五匹。

亲迎说的就是新郎御车到女方家中,拜岳父母以及亲戚,迎新娘上车,需要先到自己家门外等候。新娘所乘之马车,是由女方自备的,然后事后三个月就要由男方送回,这样也就被称为“反马”。

洞房花烛需“ 却扇”。新娘由新郎接进家门,焚香,奏乐,燃烛,鸣爆竹,行三拜之礼。在这样的宴之后,新郎就要入室,然后亲手摘下新娘的缨饰,婚礼就算是完成了,但入洞房还是有需要注意的礼仪。

却扇

首先就是“却扇”,新娘在礼成之前是要一直用扇遮脸的,到后来就演变成了红盖头,而男方也要做- -首“却扇诗”。由于我国古代都是包办婚姻的,新郎、新娘在却扇之前可能都没见过面,因此要是在却扇之后,发现是钟无艳再世,新郎也只能接受。

然后就是“合髻”,也被称为“结发”, 男女双方各剪下少许的头发挽在一起,然后要把这头发交给新娘保存起来。唐代女诗人晁采的《子夜歌》云:“依既剪云鬟,郎亦分丝发。觅向无人处,绾作同心结”。除此之外,还要注意,揭盖头是必须要用秤杆的,龙凤花烛也必须要是成双的,而且整晚是不能熄灭的。

结发礼

闹洞房是为了驱邪。当然闹洞房也是必不可少的程序,讲究“三日无大小”,也就是说在三天之内无论长辈、平辈、小辈,聚在新房中,祝贺新人。

据说闹洞房源于驱邪避灾。有这样一个传说, 紫微星下凡,路遇一披麻戴孝的女子,尾随着一伙迎亲队伍,还躲进洞房。这时紫微仙人就看出那是魔鬼伺机作恶,当新郎、新娘进洞房时,就告诉大家里面藏着魔鬼,他说:“魔鬼怕人多,人多势众,魔鬼就不敢行凶作恶了。”随后,新郎就请客人们在洞房里嬉戏说笑,用笑声驱走魔鬼。最后,果然在五更时分,魔鬼逃走了。

我国结婚的仪式从古代就已经存在了。我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多妾制的,即使是皇帝也只是有一个老婆的,但那个时候的人只要是有条件,就可以娶很多个老婆,可是这些是要叫妾的,而不是称妻的。妾的下面还有通房丫头,只有办了手续的通房丫头才能称妾。我国古代的人结婚也是要举行仪式的。这样看来中国婚礼习俗,也有着深远的文化,一些习俗至今还在被人们延续使用。

喜福永伴

相关问答

关于床的 八字 诗句?

墨池飞出北溟鱼,笔锋杀尽中山兔。八月九月天气凉,酒徒词客满高堂。笺麻素绢排数厢,宣州石砚墨色光。吾师醉后倚绳床,须臾扫尽数千张。飘风骤雨惊飒...

立春(打春)时间2021几点几分?立春有什么需要注意的?

今天立春。立是希望,春是开始。春天的声音很美,春天的梦格外香甜,春天的脚步更轻快。停下一年行色匆匆的脚步,俯身倾听春天的声音,是天赖般的动人心弦。立...一...

你怎么看待杨修?工作中遇到过这种人吗?

别嘲笑杨修了,他干的那些事,你一件也干不了。在《三国演义》里,杨修聪明外露,恃才放旷,典型高智商低情商的轻浮“才子”。掺和立嗣之争,触犯了曹操的底线...细...

农村丧事帐心外婆怎么称呼?

可以写在长幅白布(绢)上,也可写在长幅白纸上。通常贴在追悼会会场两侧、门口、骨灰盒两侧。2.挽联的格式与内容挽联一般分上下联,表示逝者的生平、...(3)...

怎样耍手 ?

1、拇指在上,其它四指在下托住手绢,由里向外在小臂上和小臂下旋转,手绢始终要成片状。2、全手握住手绢的一边,手绢打开由外向里在小臂上和小臂下旋转,手绢...

怎么转手腕?

其它四指在下托住手绢,由里向外在小臂上和小臂下旋转,手绢始终要成片状。2.全手握住手绢的一边,手绢打开由外向里...手绢转手腕的方法有以下几种:1.拇指在...

有人说杨修死得冤,你认为有道理吗?为什么?

杨修死得冤吗?个人认为:不冤。所谓的no作no带,放在他的身上正合适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我们先来看看关于杨修之死的历史记载:《后汉书·杨震列传》中记有三条...

收集描写古代美女帅哥发式的描写 - cAJj0MVEFJ 的回答 - 懂得

鬓发低垂斜插碧玉瓒凤还真有点:黛眉开娇横远岫,绿鬓淳浓染春烟的味道;头上倭堕髻斜插碧玉龙凤钗;林黛玉头上“挽着随常云髻”;薛宝钗头上“挽着漆黑...

1995年阴历8月21日午时生人适合从事投资理财...- 汇财吧专业问答

[回答]但对于已婚者则易出桃花劫、1982。农历六月(阳历7月7日~8月7日)干支癸未,诸事平平。最佳摆放方位为家或办公室的西北角、客厅、东南方;健康方面注意...

宋代词人都有哪些文化精神?

宋代词人的主要文化精神应该是,士的人格独立精神,家国情怀与担当,以及自我修养、儒释道的贯通等。有宋一朝,文化斐然,文人士大夫们也不负时代,纷纷登场,...正所...

 网站内容管理系统  naturemade